为帮助同学们获取研究动态与灵感,构建维护学术共同体。2025年10月23日上午,生环学院在10B202举办永利集团研究生“学术三分钟”系列学术交流分享会暨生命之源论坛,本次活动邀请李建雄、钟永录、华伟文、谢温琦四位研究生分享他们在不同发展路径上的成长经历。

第一位分享者是生环学院2021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钟永录,他以“军旅淬炼:纪律、责任与资源环境事业的知行合一”为题,分享了他为期两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服役的非凡经历与深刻感悟。
钟永录同学分享了他在内蒙古参与大型实兵对抗演习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他有了超越书本血肉丰满的理解。钟永录说:“军营让我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遇事不慌,军营赋予的纪律、担当与团队精神,正是攻坚克难的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从一名守护领土的战士到一名守护生态环境的学子的光荣接力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第二位分享者是2024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伟文,展现了一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的经历生动诠释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如何相得益彰。
作为班级团支书,华伟文同学分享了在学习生活中服务同学、凝聚集体的经历,当他在2025年暑假时成功入选了浙江省高校“青年实干家”计划,他表示这是对他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充分肯定。讲座上,华伟文分享了很多基层服务的艰辛故事,让同学们知道了学术成长离不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而实干精神是连接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的桥梁。

第三位分享者是2025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谢温琦,她以其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全面的综合素养,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名新时代新生的成长规划蓝图。
谢温琦同学分享了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经历,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在野外参与行为学研究、主持大创项目、创办“星奇文化工作室”、作为交换生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学习……谢温琦表示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和实践视野,更为她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多元思维。她的经历给现场研究生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范例和成长路径。

第四位分享的是2025级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研究生李建雄,他生动展现了一条从“教育技术”跨向“渔业资源”的独特科研路径。他的分享不仅揭示了海洋科学的前沿动态,更凸显了跨学科方法论在学术科研中发挥的作用。
李建雄同学全面地分享了从本科到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从深耕教育技术与教育大数据,到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前沿数据科学跨学科技术研究。同时李建雄介绍了其课题组在《Fishes》上发表的最新成果。之后他分享了远洋经历,从随舟山渔船在浙江省沿海监测,到乘坐冷冻探捕船远赴西南大西洋连续作业数月。他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当跨学科技术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便能催生出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的一流成果。

在观众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与分享者互动,氛围热烈。面对如何从一名军人角色转变为一名学生这一问题,钟永录将此比喻为纪律转化为规律、战术目标转化为科研目标;关于“青年实干家”计划的报考问题,华伟文建议同学们报考前关注官方渠道和多方检索信息,明确资格条件;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专业科研与日常生活,谢温琦给出了“精力管理”和“价值排序”的方法。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多路径成长经历的展示,更是一次跨领域、多维度的思想碰撞。激励研究生们以他们为榜样,汲取经验智慧,提炼成长经历,为同学们以后学习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和重要借鉴,为学科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图文:郝浩朴、陈艳
初审:赵舒展、戴胜杰
复审:周领
发布审核: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