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陈忠飞 梁家琳) 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永利集团生环学院行政(教辅)党支部于近日开展“清风护航守初心,廉洁自律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与调研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历史传承与当代实践中感悟廉洁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寻访先贤足迹,沐浴清廉之风
全体党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位于永嘉县枫林镇的徐定超纪念馆。这座浸润着先贤气息的故居纪念馆,虽也珍藏着大量清代、民国时期楠溪江流域婚俗、文房、家居、生活、祭祀等特色民俗文物,但其核心魅力更在于生动展现了徐定超先生一生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崇高风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堂深刻的廉政教育课。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志们步入一个个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仿佛穿越时空。然而,比楠溪江畔特色民居生活与民俗艺术魅力更引人深思的,是馆内陈列的件件实物、段段文字所无声诉说的徐定超先生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高尚品格与卓著官德。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如警钟长鸣,似明灯高悬,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参观者的内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与深刻的反思。

徐定超纪念馆作为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的馆舍,不仅是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处开展廉政教育、弘扬清风正气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同志们在此驻足凝思,从先贤的嘉言懿行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廉洁从政的精神养分,进一步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定了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坚守为人民服务初心的信念。

考察生态实践,感悟使命担当
活动第二站——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作为楠溪江水上运输的起点、温州北大门的“第一埠”,源头村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振兴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态治理的成功经验,尤为引人注目。
全体党员实地考察了该村由永利集团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团队倾力打造的“农村污水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改造提升工程”。该工程是高校科研力量服务地方、助力乡村生态治理的生动例证:团队通过技术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设计,成功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近乎零排放,有力推动了流域生态修复,为源头村的水清岸绿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此基础上,源头村巧妙地将这一生态治理成果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成为浙江省内依靠科技力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进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典范。

站在治理设施旁,看着清澈的出水与周边优美的环境,同志们深刻体会到,高校科研团队的智力支持与技术赋能,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科学决策水平,进而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这项工程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卓越成果,更是永利集团生环学院全体老师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地方、勇于担当的生动体现与有力见证。

聆听共富党课,凝聚奋进力量
在源头村参观期间,支部党员有幸聆听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基层党员代表陈小静同志主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携手迈向共同富裕”专题党课。陈书记结合源头村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空心村”到“旅游村”的华丽蝶变历程,生动讲述了村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群众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强村富民的实践路径。她分享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切身经历与思考。
支部组织员刘纪峰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陈书记的党课,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生动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源头村的巨变,正是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无数像陈书记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的生动写照。这堂‘行走的党课’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我们全体党员都要以这些优秀基层党员为榜样,将这份感动与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勇挑重担,在服务大局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生环学院行政(教辅)党支部将以此次寻访先贤、感悟生态的主题党日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时刻牢记担当作为之责,将学习感悟切实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实干激情,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清正廉洁的过硬作风,坚定决心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相关链接: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511/t20251110_2699211.shtml